公司創立於1987年,迄今已經走過了整整三十年的歷程。三十年的艱苦創業、辛勤耕耘爲華騰換來了豐厚成果和衆多荣譽,更爲公司今後的發展奠定了無比堅實的基礎。公司在發展壯大的基礎上又经歷了較为彻底的改革,實現了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的轉變,完成了企業组织结構的重大變革,建立了完备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构和“總部服務控制、項目授权管理、材料集中採購、合约貫穿始終”的項目管理模式。
查看详情2021年6月17日,由华騰公司负責施工的正大宿遷安全食品產業园(中央廚房)項目 奠基開工,標志着正大集团在宿遷的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產能進一步提高。作爲建設方 ,此项目的开工也爲江蘇省:“將全面推进现代農业高質量发展,提高农業質量效益和競争 力,堅持把保障糧食和重要副食品有效供給作爲首要任務”。這一“十四五”規划目標的實現 做出應有的贡獻。
查看详情字节跳动项目顺利中标自从得到项目招标信息以来,公司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高品质地完成了 投标文件的编制,现场团队的组建、述标以及答疑等各项工作。最终华腾装饰 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良好的信誉、丰富的项目经验赢得了业主的肯定,并顺 利中标。中标额:4100万元。此次中标标志着公司向高端智能化写字楼装修领域进一步推进。
查看详情公司中標深圳坪山區沙壆学校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中標金額2891万元。 坪山区沙壆學校 位於坪山區马巒街道沙新路东側,共有36個班,用地面积为16846平方米,总建築面积爲56226平方 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4788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1438平方米。,學校建成後可增加1620個 學位,將大大緩解該片区的學位壓力,提升全区教育水平。
查看详情關於發布建築裝飾行業工程建設中國建築裝饰協會標準《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築裝飾裝修設计规程》的通知 根據中国建筑装飾協会2018年6月4日《關于2018年(第十二批)建築装飾行業工程建設CBDA標準立项的批復》的要求,按照《中国建築装飾協会標準(CBDA標準)管理辦法》(中裝協[2019]108號)的規定,由南京銀城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編並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的《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築装饰裝修設計規程》,批準为中國建筑裝飾协會(China Building Decoration Association,縮寫CBDA)标准,编号爲T/CBDA 50-2021,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準是我國建築裝飾行业工程建設的團体标準,供市場自願採用。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办公厅《关於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設團體標准的意见》(建辦標[2016]57號)的要求,團體标準經建設單位、设計單位、施工單位等合同相关方協商同意並订立合同採用后,即爲工程建设活动的依据,必須嚴格執行。 本标準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負责管理,南京銀城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具体技術內容的解釋,中國建築裝飾协會标準編制工作辦公室委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國建筑裝飾协會 2021年3月3日文件全文下载
查看详情關于發布建筑装飾行業工程建设中國建築裝饰协会标準《住宅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技術規程》的通知 根据中國建築裝飾協會2018年6月26日《关于2018年(第十四批)建築裝飾行业工程建设CBDA標準立项的批復》的要求,按照《中国建筑装飾協会標準CBDA標準管理辦法》(中装协[2019]108號)的規定,由蘇州金螳螂建築裝飾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國建筑裝飾协會住宅裝饰裝修和部品產業分會共同主编并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的《住宅装飾装修工程施工技術規程》,批準爲中國建筑裝飾協会(China Building Decoration Association,縮寫CBDA)標準,編號为T/CBDA 51-2021,自2021年7月1日起實施。 本規程是我國建築装飾行業工程建設的團体標準,供市场自愿採用。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辦公厅《關於培育和發展工程建設團體标準的意見》(建辦標[2016]57號)的要求,團體標準经建設單位、设計單位、施工单位等合同相關方協商同意并订立合同采用後,即爲工程建設活動的依據,必须严格執行。 本規程由中國建筑裝飾協会負责管理,由蘇州金螳螂建築裝飾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释,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标準編制工作辦公室委托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国建筑裝飾協會 2021年3月18日文件全文下载
查看详情首都之窗公布《北京市建设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草案)》,公布日起至10月9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见。草案明確,建设單位縮短施工工期的,應當采取保证建設工程質量的措施。縮短後的施工工期不得短于按照工期定额确定的施工工期的百分之七十。違反該條规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门責令改正,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草案規定,建設单位採購的建築材料、建築构配件和设備不合格且用於工程的,處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罰款。建設單位应当按照规定的建設工程质量保修範圍和保修期限對所有權人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建設單位未按照规定履行保修義務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对质量缺陷造成的損失承担賠償責任。
查看详情住建部等10部門联合印发大宗固废綜合利用指導意見 開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國深入實施可持續发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大宗固体废棄物(以下簡稱“大宗固废”)量大面广、環境影響突出、利用前景廣阔,是資源综合利用的核心领域。推進大宗固废綜合利用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经濟社會發展全面绿色轉型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进一步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进高質量发展。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設部等10部门联合印發《關於“十四五”大宗固体廢棄物综合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见》),就“十四五”時期提升大宗固廢综合利用水平提出5方面21项要求。《意見》主要內容如下:提高大宗固廢資源利用效率煤矸石和粉煤灰。持續提高煤矸石和粉煤灰綜合利用水平,推進煤矸石和粉煤灰在工程建設、塌陷區治理、矿井充填以及鹽碱地、沙漠化土地生態修復等領域的利用,有序引導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新型墙體材料、装飾装修材料等綠色建材,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深入推動农业领域應用和有价組分提取,加強大摻量和高附加值產品应用推广。尾矿(共伴生矿)。穩步推進金属尾礦有價組分高效提取及整體利用,推動採矿廢石制備砂石骨料、陶粒、干混砂浆等砂源替代材料和膠凝回填利用,探索尾矿在生态環境治理領域的利用。加快推進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贵金属等共伴生礦产资源综合开發利用和有價組分梯級回收,推動有价金屬提取后剩餘廢渣的规模化利用。依法依规推動已閉庫尾礦库生態修復,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回採尾矿。冶炼渣。加強产业协同利用,擴大赤泥和鋼渣利用規模,提高赤泥在道路材料中的掺用比例,擴大鋼渣微粉作混凝土掺合料在建设工程等領域的利用。不斷探索赤泥和鋼渣的其他规模化利用渠道。鼓勵從赤泥中回收铁、鹼、氧化鋁,從冶煉渣中回收稀有稀散金屬和稀贵金属等有價組分,提高矿产資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資源安全,逐步提高冶煉渣綜合利用率。工业副产石膏。拓宽磷石膏利用途徑,继續推廣磷石膏在生產水泥和新型建築材料等領域的利用,在確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磷石膏在土壤改良、井下充填、路基材料等領域的應用。支持利用脫硫石膏、檸檬酸石膏制備綠色建材、石膏晶須等新产品新材料,擴大工業副產石膏高值化利用規模。積極探索鈦石膏、氟石膏等复杂難用工業副产石膏的资源化利用途徑。建築垃圾。加强建築垃圾分類處理和回收利用,規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转和資源化利用場所建设和運營,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產品應用。鼓勵建築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築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應用,以及將建筑垃圾用於土方平衡、林業用土、環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不斷提高利用质量、扩大資源化利用規模。農作物秸秆。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推动秸稈綜合利用产業提質增效。坚持農用優先,持續推进秸稈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发揮好秸稈耕地保育和種養結合功能。擴大秸秆清洁能源利用規模,鼓励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能供熱供氣供暖,優化農村用能結構,推進生物質天然氣在工業领域應用。不斷拓宽秸稈原料化利用途徑,鼓勵利用秸秆生產環保板材、炭基產品、聚乳酸、紙浆等,推動秸秆资源轉化爲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建立健全秸稈收儲运體系,開展專業化、精細化的运管服務,打通秸稈產業發展的“最初一公里”。推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绿色發展推进產廢行業綠色转型,实現源頭减量。開展产廢行业绿色設計,在生產過程充分考慮後續綜合利用環節,切實從源头削減大宗固廢。大力发展绿色礦業,推广應用矸石不出井模式,鼓勵采礦企业利用尾礦、共伴生礦填充採空區、治理塌陷區,推動實現尾矿就地消納。開展能源、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不断優化工艺流程、改进技術裝備,降低大宗固廢产生強度。推动煤矸石、尾矿、鋼铁渣等大宗固廢產生過程自消納,推動提升磷石膏、赤泥等復杂難用大宗固废淨化處理水平,爲綜合利用创造條件。在工程建設领域推行綠色施工,推廣廢棄路面材料和拆除垃圾原地再生利用,實施建築垃圾分类管理、源頭減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動利廢行業綠色生产,強化過程控制。持續提升利废企业技术裝備水平,加大小散亂污企业整治力度。强化大宗固廢综合利用全流程管理,严格落实全過程環境污染防治責任。推行大宗固廢綠色运輸,鼓勵使用专用運輸設備和車輛,加强大宗固廢運輸過程管理。鼓勵利廢企業开展清潔生产審核,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完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強化大宗固废規範處置,守住环境底線。加强大宗固廢貯存及處置管理,强化主體责任,推動建設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貯存設施,實現安全分類存放,杜绝混排混堆。统籌兼顾大宗固廢增量消纳和存量治理,加大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大宗固廢的綜合整治力度,健全环保長效监督管理制度。推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创新發展創新大宗固废綜合利用模式。在煤炭行業推广“煤矸石井下充填+地面回填”,促进矸石減量;在礦山行业建立“梯级回收+生態修復+封存保護”体系,推动绿色礦山建設;在鋼鐵冶金行業推广“固廢不出廠”,加強全量化利用;在建築建造行業推动建築垃圾“原地再生+異地處理”,提高利用效率;在農業領域开展“工农復合”,推動產業協同;針对退役光伏組件、風電機組叶片等新興产業固废,探索规範回收以及可循环、高值化的再生利用途徑;在重点區域推廣大宗固廢“公鐵水聯運”的區域協同模式,强化資源配置。因地制宜推动大宗固廢多產業、多品种協同利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廣的大宗固廢综合利用发展新模式。创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關鍵技術。鼓励企业建立技術研发平臺,加大關键技術研發投入力度,重點突破源頭減量减害與高质综合利用关鍵核心技术和裝備,推動大宗固廢利用過程風險控制的关鍵技術研发。依託國家级創新平臺,支持產學研用有機融合,鼓勵建設产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基礎研發平臺。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将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關鍵技术、大規模高质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等纳入国家重點研發計劃。適时修訂资源综合利用技術政策大綱,強化先進适用技術推廣應用與集成示范。創新大宗固废协同利用機制。鼓勵多產业协同利用,推進大宗固廢综合利用產業與上遊煤電、钢鐵、有色、化工等產业協同發展,與下游建筑、建材、市政、交通、環境治理等產品應用領域深度融合,打通部门间、行業間堵点和痛點。推動跨区域协同利用,建立跨区域、跨部門聯动協调機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济帶发展、粵港澳大湾区建設、长三角一体化發展、黄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區域的大宗固廢協同處置利用。創新大宗固廢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大數据、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大宗固廢产生量大的行业、地區和產業园區建立“互聯網+大宗固废”綜合利用信息管理系統,提高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依托已有資源,鼓励社会力量開展大宗固廢综合利用交易信息服务,爲产废和利廢企业提供信息服務,分品種及時發布大宗固廢产生单位、產生量、品質及利用情況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大宗固废綜合利用率整体提升。实施资源高效利用行动骨幹企業示範引領行動。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礦)、冶煉渣、工业副產石膏、建築垃圾、農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领域,培育50家具有較強上下遊產業带動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市场佔有率高的综合利用骨干企業。支持骨幹企業開展高效、高質、高值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範項目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广的實施范例,發揮帶動引領作用。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行動。聚焦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重點產废行業,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建設50个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和5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推广一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先进適用技術装備,不断促進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在糧棉主產區,以农業廢棄物爲重點,建设50个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不断提升農林廢棄物综合利用水平。资源綜合利用產品推廣行动。將推廣使用資源综合利用产品納入节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等绿色生活創建行動。加大政府綠色采购力度,鼓勵黨政机關和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优先采購秸稈环保板材等资源综合利用產品,發挥公共机構示範作用。鼓勵綠色建築使用以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廢为原料的新型牆体材料、裝飾装修材料。結合鄉村建設行動,引導在鄉村公共基础設施建設中使用新型牆體材料。大宗固廢系统治理能力提升行動。加快完善大宗固廢综合利用標准体系,推動上下遊產業間标準銜接。加强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行业統計能力建設,明确統計口径、統計标準和统計方法,提高统計的及时性和准確性。鼓勵企业積極開展工业固體废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不斷健全評價機制,加强評價機构能力建设,规範評價機构運行管理,積極推動评價結果採信,引導企业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產品質量。保障措施加強組织协调。各地发展改革部門要会同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乡建设、农業农村、市場監管、機關事務管理等部門,切實履行職責,按照職能分工,建立责任明確、協调有序、監管有力的工作協调機制,強化政策聯动,統籌推動本地區大宗固废綜合利用工作。各地應對本地區政策執行情况和產業發展情况进行跟蹤评估,每年定期上报本地區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情況。强化法治保障。積極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立法,研究制定建築垃圾、農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管理辦法,鼓励地方制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法规。強化执法監管,發揮好生態环境、市场監管、自然資源等部門職能,严格執行固体廢物污染防治相關法規,形成綜合监管執法合力,對相关違法违規主体和行爲加大處罰力度。完善支持政策。继续落實增值稅、所得稅、環境保護稅等优惠政策。鼓勵綠色信貸,支持大宗固廢綜合利用企業發放綠色債券。鼓勵地方支持資源綜合利用产業發展。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营造公平竞爭市场环境,有效增强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投資吸引力,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投入,不斷探索依靠市场機制推动大宗固廢综合利用的路徑和模式。加強宣傳推广。組织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通過傳統新聞媒體和新媒体等多種途徑宣傳普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有关知識,提高全民節约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充分發揮各有關部門、行業協會指導作用,宣传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典型案例,推廣典型經驗,激发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營造全社會积极參與的良好氛围。
查看详情关于调整人员机构的通知 协会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下属单位: 因工作需要,经协会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对协会人员和机构调整如下: 1、行业发展部并入综合部,高俊任综合部主任,陈欣任综合部副主任。 2、龚仰其调任装饰奖办公室主任。 3、马敬调任科学技术奖办公室副主任(正职待遇)。 4、张京跃兼任设计分会秘书长,孙晓勇不再担任设计分会秘书长职务,协助张京跃工作。 5、免去马传顺质量分会副秘书长职务。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查看详情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2021年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参加此次会議的建筑業代表們就建築業的相關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議: 中南集团董事長陳锦石: 大力推行預制装配式建筑,以工业化推动建築发展 首先是大力推行預制裝配式建筑,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築的標准化水平與技術水平。一是充分借鑑發达国家NPC技術体系,在降低成本、施工便捷、安全等領域加大研發,不断完善預制裝配式建築產业管理体系,推動預制裝配式建筑产業更好發展;二是装配式建築優先採用EPC總承包,从設計-採購-施工全方位把控產品質量,真正实现全过程、全專业綜合高效管理;三是在政策上進一步提升裝配式建築佔比。 其次,高層建築强制使用鋼結构,有效提升工业化程度,同時增強结構安全性。 第三,继續加大對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消除目前存在的質量通病問題。完善國內现有图集和施工操作手册,增加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加快专业人才培育,各類人才持證上崗。 第四,在建築工業化推進過程中,使用節水型衛生洁具和節水技術,节约水資源;選擇符合區域地理、气候特征的住宅建筑體系,研制推廣新型砌塊、輕質板材和高效保温材料,减少能耗。 最後,在政策上開闢绿色通道,建立激勵政策扶持建築工業化項目。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师、首鋼集團總建筑師吴晨: 适度提高设计行业收费標準 本屆兩會,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首鋼集團總建築師吳晨,代表廣大建築師羣體帶去了四份建議。 1. 高質量設計是引領高質量发展的关鍵路径 2021年是“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将開啓。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內大循環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城市也将面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新要求。 城市是我国经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是貫徹落实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載体和构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在黨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高質量设計是引領城市高质量發展的关鍵路徑,以高质量設計推动城市結構調整優化和品質提升,转變城市开发建設方式,對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會持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2. 高質量設计需要樹立文化自信的设計观 黨的十九届五中全會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城市是文化的凝结與最高表现,文化自信是高質量設計的根基。建國70年來,面對外來文化的冲擊,我們曾經耗费數十億为外國設计師的“先进理念”买單,而得到的结果却是與千年古城形態肌理的格格不入。在“國内國際雙循環”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樹立文化自信的設計觀,締造屬於人民的城市家园,让城市成为中国文化軟實力與文化競爭力的載体,为世界文化做出中國貢獻。 3. 高质量設计需要優质的行業环境作保障 设计行業的發展需要適合它成长土壤,本土項目是培養本國设计人才的重要機会。新中國的十大建筑皆为本土建筑师原創,无論是設計手法还是呈现效果至今仍令人稱道;1990年亞运會新建体育场馆爲我國原創,行業也迈向了高峯。但2000年后,国外形形色色的流派让人眼花繚亂,由於我们對於本土文化缺乏自信,導致中國本土建築師在很多重大事件的建設項目中参与度逐渐降低。1964年東京奧運會,日本建築师大放異彩,直接催生了日本建築師羣體的崛起,時至今日已有8位日本建筑師獲得了普利茨克獎。2012年倫敦奧運会,英国建築师在奧運場館的規划與建筑設計中大膽實踐,留下了很多綠色環保建筑的突破性创作,被称之爲最“绿色”的奧運会。 而我國2008奥運會的多项重大赛事場館的设计卻多由外方主創,致使我們失去了很多培養本土設計人才的機会。我们不可否認外方在技術领域的领先,但仍應給予本土建筑师、设計師更多的锻煉机会,給予本土的高質量设計更好的环境保障。 国内設計市場應優化比選機制,建議在不違反WTO框架协議下,重大項目竞标短名單中,中方團隊数量不低於50%。就近期情况看,我国重大項目的设計者以外方居多,这樣不利於本土設计行業的長遠發展。在重大竞標名單中確保一定比例的中方團队,可以给予本土设計师成长機会,形成設計的自主知識产权,爲城市留下更多的中國作品。這種限制外方参與量的制度已經廣泛应用于籃球、足球等體育行业,如:CBA上場外援数量最多2人(佔上場球員數量40%),中超上场外援最多3人(約佔上場球員数量30%),其目的就是爲了本土運動員能夠獲得更多的锻煉机會。因此,这種制度也可試應用於设计行业,調節行业環境。 合理提高的收費标準,給予設計師更好的從業條件。自2002年1月國家發改委、建設部联合發布《工程勘察設计收費標準》以來,该行业已經近20年沒有調整過收费標準。20年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經濟水平不斷增長,但設计行業的收費标准卻逐渐处於較低水平,這也直接影響了行业收入水平。設計行業的低收入水平会幹预人才的從業選擇,造成人才逐步缺失的困境,影響我國的整體設計水平。建議相关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市场實际情况,适度提高设計行业收費標準,爲從業人員提供更好的從業條件,爲高質量設计提供环境保障和人才保障。 4.推進工程師资格國際互認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出去’,承接大量海外工程,但我国工程師海外執業尚存困难,中國企業海外項目‘签字权’問題凸顯,推進工程師资格國際互認勢在必行。 2005年5月,原人事部等18個部門和單位成立了全國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調小組,並於2016年6月由中國科协代表我国成功加入《華盛頓協議》,實現了工程教育本科學位課程的国际互認。但協調小組在推進我國工程師制度改革、加強工程師資格國际互認方面始终尚未取得实质性進展。 社会組织作为社會治理的重要參与方,在工程师制度改革、建立与國际通行注冊工程師制度接軌的工程師制度中应發揮積极作用,爲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貢獻。 通過调研,我們了解到在深化我國工程師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師资格国際互認過程中,还存在如下問题: 行业學会(協會)參与工程领域治理的作用沒有充分发揮,沒有成立全國性、綜合性的工程師組织,對内不能及時反映工程师的訴求和呼聲,对外不能很好地传播中国工程界的聲音,中國工程界在世界工程領域的话語權與举世矚目的工程成就不匹配。 在工程師培養、评价、服务等方面存在多头共治现象,工程師職業生涯全周期服務體系不健全,職稱與專业技術資格並行的工程师制度與國際通行的工程師资格認证、注冊制度不接軌,工程師职称評審要求和方式與國际通行的工程能力評价要求和方法不接轨,制約了我国工程师資格國際互認。 我國尚無針對工程師这一群體的專門法律,沒有以法律形式對“工程師”称谓進行規制,工程師羣體未能得到應有的社會尊重和认可,在青年学生中甚至出現“逃離工科”“掙脫工程師”現象。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關建議如下: 建議中國科協牵头组建全国性、综合性工程師社團组织,並依法在民政部注冊。工程师社團组织作爲我國工程师羣体的专門組织,对內应在政府授权下開展工程師認證和注冊,參與工程師培養,保證工程師執业水準和道德水平,发挥社會組织在推進社會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對外应代表我國工程師界與國际有關工程師組織交流合作,积極參與工程领域全球治理,代表我國加入工程师資格國際(區域)互認协议,通过多、雙边互認破解我國工程師“走出去”遇到的瓶頸。 建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貫徹落实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加大“放管服”的力度,支持行業學會(協會)有序承接好工程師職稱评審和專業技術人员水平評價,充分發挥社会组織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同時,加强工程師認證體系頂層设計,在推進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增强國际可比、质量等效爲重點,逐步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注冊工程师制度,推動工程师資格國際互认。 建议全國人大法工委就制定《工程師法》相關事宜開展專項研究,按照立法程序推動工程师立法,为政府对工程师這一羣體进行監管提供法律依據。法律中應规定工程師需要具備的資質要求,界定工程師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並以法律形式對“工程師”稱谓進行保护,保證這一稱謂的权威性,提升工程師的社会地位和社會聲誉。 推進“北京城市復兴計劃” 1.城市復興是北京下一階段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目標和任务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发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動。這爲城市工作再次指明了方向。 早在20世纪90年代,北京就在東城区菊兒胡同率先开展了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論探索與實践,產生了極爲廣泛的影響。“‘十四五’開局之年,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機,面臨着高质量发展轉型的新要求,北京作爲首都和首善之區,更要積極探索,持续引领。我們建議,在城市更新行动的基础上,要率先提出‘北京城市复兴计划’。” “城市复興是城市更新的更高階段,‘老城復興’也已写入了北京總规和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北京城市復興计划”的提出,将更加明確北京在“十四五”、2035遠景規划的行动目標和綱领。 2.城市復興计劃是落實實施首都规划體系的路徑 城市復兴是政治、经濟、社會、文化、科學等多領域、多維度的系統性工程,是高標準、高质量落實首都規划体系的重要路徑。具体可歸纳爲風貌恢復引導的城市复興、產業升级引導的城市复興、活力营造引導的城市復興、文化傳承引導的城市復兴、科技創新引導的城市復兴等五类。 风貌恢復引導的城市复興。北京鼓樓西大街是元大都時期唯一一條經過規劃的斜街,“2017年我們提出‘鼓樓西大街三年復興計划’,2020年底,鼓西大街‘穩靜街區’亮相。鼓西大街是核心區控規批复后首個更新亮相的歷史街区,街區復興以風貌恢復为引导,以傳統風貌爲基調,結合现状和歷史發展脉络,展現出从明清、民國,至現代、當代的不同風格,體現出街区歷史的變遷。”吳晨說。 產业升級引导的城市復兴。歷经十余年的持續努力,新首鋼地區已經成爲“北京城市功能深度轉型的重要標志”,作爲新时代北京城市復兴的新地标,面向未來、面向年輕人、面向国際化的发展方向,讓首钢园區走向了产業升级引導下的城市復興之路,继冰雪产业、電競等产業相繼落戶首鋼后,其丰富的工业遺存风貌与现代展會相融合,將爲與會者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驗。 活力营造引导的城市复兴。北京坊被稱爲“老城復興的金名片”。這里,不僅建築設計和城市空間爲人稱道,更是北京市民最向往的“網紅打卡地”之一。根據北京坊最新相關數據统計,本地客羣佔北京坊消费客群的85%,在旅遊人口密集的大柵欄地区,这樣的數字足以说明北京本地客羣對北京坊的认可程度。現在,北京坊二期的設計工作也在積極推动。 文化傳承引导的城市復兴。《北京城市總體规劃(2016-2035)》提出,“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保护利用。”三個文化帶的建設实施需要聚焦戰略,推進節点建設,以重點項目爲抓手,“以點帶面”,把握文化引領、生態優先、慢行友好、活力彰顯、產業升级五大原則,拉动區域整體崛起。“我们在完成什剎海環湖的整體提升工作和通州三廟一塔片区规劃之後,不久前,又積極參與調研通惠河—高碑店段平津閘周边的城市復興進程,旨在以文化傳承为抓手,充分利用滨河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观,以文化吸引活力,以活力帶動產業,最終實現文化传承的區域整體復兴。”吳晨說。 科技创新引導的城市復興。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数字經濟新優勢。”北京市“十四五”規划明确提出“建設數字孿生城市,高标準構建城市大腦和網格化管理體系”。吴晨認爲,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数字孿生则是智慧城市的新起點,也是城市復興探索实踐的技術升華。北京未來應完善智慧城市顶層設計、拓展应用場景、推動試点先行,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激發强大动能。 實施城市復興計划,既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也是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進程的途径。城市復興不僅表現在物質建设,更關注城市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营造。“城市復興是實现‘中國夢’的具体呈現,北京的城市復興是塑造中國城市樣板的關键一步。” 加強大運河重要節點建設 北京城市總体規劃(2016-2035)提出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保護利用。”2014年,大運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總書記高度重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並明确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宝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好、保護好、傳承好。讓陳列在廣袤大地的文化遺产、文化资源動起来、活起來。” 1.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需要“以點帶面” 京杭大运河擁有2500年历史,全长约1794公裏。推動绵延千裏的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设需要聚焦節点,選择重点河段,以重點項目爲抓手,“以點帶面”拉动區域整體復兴。 運河節点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大運河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观,推进运河景观帶建設,以线串點,以点带面,向遊人展示豐富的历史文化的同時,把特色文化呈現出來,形成运河沿線文化特色地區,探索实现運河區域复興的创新之路。 2.机遇與挑战並存的大運河“通惠河段” 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稱爲通惠河,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之一。通惠河意爲“通泽惠民”,是元代挖建的漕運河道,全長20公裏,由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其中“高碑店段”全長5.7公里,水域最寬处达200米,具有極大的改造條件和提升空間。 但該區域也面臨若幹挑戰。首先,運河沿線公共交通可達性較差,造成了運河沿線雖商業聚集但缺乏活力的困境。其次,該區域虽擁有都市中難得的寬阔水域,但水岸沿線的步行條件有待提升。再次,大運河雖拥有悠久歷史,但民衆普遍對其缺乏了解,影响了运河文化對周邊產業的带动作用。 3.以點帶面,擦亮運河文化金名片 根據朝阳區發展定位及大運河保護發展要求該區域可通過借助城市设計梳理,围绕運河文化資源和周边區域條件形成“一带四區”的空间发展結构。以通惠河文創文旅科技產業帶,帶動風景秀美的景区、百姓宜居的社区、文旅科創的园區、人間烟火的商區同步提升,擦亮新时代北京大運河靓丽的金名片。 文化引領,以文鑄魂,引領發展。文化是打造風景秀丽景區的關鍵要素。通惠河沿線的保留了衆多運河文物,歷經700年風雨的平津閘是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历史見證。閘口周邊的龍王廟、將軍廟以及河畔300年树齡的菩提樹犹如打開地區深厚文化底蘊內涵的金鑰匙,爲市民開啓了探索运河文化的歷史之门。因此,活化运河沿線文物,实现古为今用,就變得尤爲重要。 生態優先,以民爲本,綠色发展。生態資源是運河文化延续之本。下一步應全面提升運河沿線生態環境品質,逐步實現水系連通和濱河绿道贯通,构築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態環境。同時增强大运河的公共服务屬性,持續優化周邊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有序推动重要節點遊船通航,建設高品質運河公園,豐富人與運河的互動體验,提升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產业升级,以產赋能,创新發展。运河沿线地区應依托運河文化帶,激发文化創新能力,增強文化產业的示範引领作用。利用存量空間打造精品“文化+”產業园區,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培育一批文化領軍企業輻射带動運河沿線產業,實現文化引領的高質量產业發展轉型。 活力彰显,接軌國際,智慧發展。运河沿線商業應以高質量設计引領地区活力复興,打造人间煙火与國際領先都市濱水景觀相结合的商区愿景,打造兼具文化體驗,休闲旅遊等功能的运河商業文化體验街區。未來該区域應依托通惠河沿線文化產業園區,布局商業休闲體验設施,與国際優良街区接軌,爲周邊居民提供休闲消费服務,造福人民。 4.兩个百年交匯点,宜居之都新貢獻 在兩个一百年交匯之际,運河區域需要發挥地區政策优勢,結合资源优势、區位优勢、人才优勢,融入國家重大戰略,保护、傳承、利用好大運河,服務首都功能定位,将大运河通惠河段建成历史風韻與时代風貌交相輝映,創意活力與生態魅力内在融合的人文運河、綠色運河、国际运河,爲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爲建设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做出新贡献。 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 加快研發應用智能建造產品技術,推動建築业數字化轉型 楊國强認爲,建筑業是我国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业。隨着科学技术的發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业化协同發展代表了建築业高質量发展方向。通过将建造过程與物联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及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運用建築機器人、智能施工设備、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工程管理系统等產品技術,可以實現勘察、規劃与设計、生產、施工、監管與驗收、運维与管理等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從而有效提高建造過程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的經濟性、可靠性,也在建筑科技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就此,杨國强建议, 第一,大力支持建筑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備研發應用。鼓励行业重點企业加大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研發力度,支持相關核心零部件和關键技術的重點攻關。在现有龙頭企業研發成果基礎上,大力推动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备投入工程項目建設,加快試點推廣,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第二,加快推进以BIM數字化技術爲基礎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BIM技術在建築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集成應用,實現設計、採购、生产、建造、交付、運行维護等阶段的信息共享。 融合应用傳感器網絡、低功耗廣域網、5G、射頻識别(RFID)及二維碼識别等物聯網技術,全面提升智能建造信息化水平。推广BIM報建審批和施工图BIM審图模式,實现信息化监管,提高監管效率。融合應用大数據、雲計算技术,設立建築業大数据创新中心,實现行业數字化賦能。 第三,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标準體系及評價體系。由行業权威机構或龍頭企业牽头,聯合行业研究團隊、專家學者、骨幹企業等力量,研究建立與智能建造相匹配的产品標準、施工標准、設計標準、BIM集成設计標準、裝配式部品部件標准、新型建造工艺工法標準、验收標準等標準體系,为推进智能建造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撐。 推動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的基本规定、评分體系、評价等級、評價机構等,加快实现智能建造技術和产品的市場化应用,推動行业轉型升級。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董事长刘飛香: 加快淘汰落后隧道裝備與工艺 劉飛香在建議稿中提到,目前中國已建成隧道超過3.5万座、總長約3.7万公里,隧道修建總裏程高居世界第一,近5年来平均每年新增隧道超过1400公里。在中國的隧道工程建設中,城市地铁隧道以盾构法施工为主,基本實現了工廠化施工開挖作業模式。在高铁、公路、水利、国防、矿山等隧道工程的施工中,仍以鑽爆法爲主,在这種施工方法中,手工化、機具化、機械化和智能化同時並存,人工和简易機具施工還是主流手段。 劉飞香認爲,這些落後的施工装備和工藝的施工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施工管控困難,随着人口結構的变化,鐵路修築一線工人趨于老齡化,年轻人不願意投入到隧道施工行業,導致勞动力断層,成为隧道工程建设的瓶颈。在隧道建設領域,中國暫未出臺规定对落後施工装备与工藝及進行界定与约束,部分施工企業爲減少前期投入成本,仍愿意採用人工或简易机具等落後施工裝備與工藝进行隧道修建。 隨着國家對施工安全性、環保性以及工程質量的要求都在提高,淘汰落后裝备和施工工藝,全面推廣升級爲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先進施工装備是必然的趨势。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飞香建议,應參照2020年11月交通運输部與應急管理部發布的《公路水運工程淘汰危及生產安全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目錄》,以及有關部委在不同時期提出的淘汰落后工藝與裝備的政策,对隧道工程中具有較大安全隱患,勞動强度高,工作效率低且現具有淘汰替換條件的工藝和裝備,提出禁止或限制使用要求、加快淘汰落後隧道裝备與工藝。 刘飛香還举例說,2020年9月,川藏铁路全線獲批,新建正線長度1011km,新建隧道850.38km/72座,佔线路长度84.56%。川藏铁路隧道修建面临軟巖大變形、強巖爆、活動斷裂、突泥涌水、高地热、有毒有害氣體等極端不良地质災害,建設川藏鐵路這样的超級工程,落后的施工裝備與工艺根本不可能完成,必須使用先進隧道施工裝備和工藝,而先進裝備也已經完全具备推广實施的條件。
查看详情2021年6月17日,由华腾公司负责施工的正大宿迁安全食品产业园(中央厨房)项目 奠基开工,标志着正大集团在宿迁的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产能进一步提高。作为建设方 ,此项目的开工也为江苏省:“将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 力,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副食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这一“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做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详情字节跳動项目順利中標自從得到項目招標信息以來,公司各相關部門共同努力,高品质地完成了 投標文件的編制,現场團队的組建、述標以及答疑等各项工作。最终華腾裝饰 公司凭借雄厚的實力、良好的信誉、豐富的項目經驗贏得了業主的肯定,並顺 利中標。中標额:4100萬元。此次中標标志着公司向高端智能化寫字樓裝修領域進一步推进。
查看详情公司中標深圳坪山區沙壆學校项目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中標金额2891萬元。 坪山區沙壆學校 位于坪山区馬峦街道沙新路東側,共有36个班,用地面積爲16846平方米,總建築面积爲56226平方 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44788平方米,地下室建築面積11438平方米。,学校建成後可增加1620個 學位,將大大緩解該片區的學位壓力,提升全区教育水平。
查看详情